余故曰:治疟之法,断无犯及胸中之阳为第一要义也。上八风从其冲后来者,为病如此。
刺入三分,留七呼,灸三壮。然呃逆之病,或胃中实热失下而作,或服寒凉太过,胃中虚冷而作,或胃中痰水□逆而作,或水气停畜而作,或食积壅塞而作。
其症头项强直,身热恶寒,摇头噤口,背反张者是也。虽因时气而得,然所感者皆由恶毒异气而成,非若春寒夏凉秋热冬温之类也。
心根于肾,肾根于心,二者又无始无端互为其宅而不可分也。若阳邪陷内而为腹胀,则口燥咽干。
上有膈膜,下为软胁,疟邪据之,如依山傍水,稍有触动则随气上攻而作胀,略得安静则恃险内伏而不见。 然肺之阳气固贵有以发越于外,而尤贵者有以退藏于密。
肥盛之人,气歛于中,六脉常带沈数。又将传经阴症,与夫直中阴症,混同立论,岂不误哉。